6月19日,记者来到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的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只见井水缓缓流入鱼池,清澈见底的鱼池里,鱼儿自由游弋。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正在利用园区的智慧管理平台,根据实时气象信息调整鱼池的进水量,控制水温。
赵海蒙表示,选择在此地建设示范园,是因为三岔河镇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商州区气象局为支持示范园的发展,在园区安装了2套自动气象站,监测温度、降水、湿度等关键气象数据,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被称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的商洛森林覆盖率达69.6%。近年来,商洛深挖气候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生态农业,并融合气象生态监测数据,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推动气候、生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山货质更优
“昨天的一场雨,极大缓解了高温天气对葡萄的灼伤。”6月17日下午,在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的200亩葡萄园里,管理人员陈军启仔细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为了减少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气象部门专门派专家来到园子指导我们采取防御措施,抗旱保果。”陈军启说。
丹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这里种植的葡萄和酿造的葡萄酒拥有独特的香气。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4万多吨。
“之前我们没有特别针对葡萄种植的气象服务,今年,我们建成了2套4要素监测站、2套2要素监测站、2套负氧离子站,对葡萄主要种植区的气温、湿度、气压、风、负氧离子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立一个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减少冰雹带来的灾害损失。”丹凤县气象局局长杨涛介绍。
“葡萄很怕低温霜冻、高温以及干旱天气。”陈军启在管理果园之余,主动申请加入人工影响天气队伍,“昨天的气象条件不错,我们根据丹凤县气象局的要求,及时增雨为葡萄降温。”
6月6日,陕西省丹凤县葡萄气象科技小院揭牌,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葡萄产业气象服务、气象监测、气象灾害科普、人员培训、科学实验等工作,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示范服务作用。
商洛气象部门通过设置认证气候条件指标,根据《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评定出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对柞水木耳、商洛核桃等特色产品,开展气候生态品牌“气候好产品”品质认证,提升生态产品溢价。
■ 清凉成商品
“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我在这住了两天,睡眠质量都提高了。我还要再住几天!”西安游客谭丽萍高兴地说。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内地貌景观丰富,夏季常有云雾、云海和彩虹等气象景观。气候凉爽、旅游气候条件优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避暑、康养,观赏美景。
“每年春天,我们这里的杜鹃花大面积盛开,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赏。”镇安县气象局局长周焕成说,为了让游客精准掌握杜鹃花花期,镇安县气象局建设了2套物候景观监测系统。
“我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开展杜鹃花花期指数预报,并提前两周预测杜鹃花花期,为游客赏花提供参考。”周焕成说。
除此以外,当地气象部门加大投入,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多套气象监测设备,为游客提供天气景观预报、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等服务。同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专题气象服务。
镇安县气象部门持续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气候舒适度等要素进行跟踪监测、论证评估,解锁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气候密码”。
“随着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上今年3月,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避暑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大幅提升。”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齐承立介绍,“仅端午假期,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量就达到2023年全年的水平。”
依托优越的气候生态资源,商洛气象部门积极推动商洛市创建西北地区首个全域“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打造商洛“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品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商洛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近年来,商洛将气候资源与地方文化、特色美食、乡村风光等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让游客能够体验种类丰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2023年,商洛市接待游客5185.23万人次,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319.67亿元,同比增长75.15%和82.55%。
■ 青山变“金山”
3月,商洛市首批林业碳汇达成交易,市交投公司与中碳(福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完成价值400多万元的1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这是商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后完成的首笔交易。
“我们整合了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资源,建成气候生态大数据展示平台和‘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形成全市气候生态监测一张网、显示一张图、多部门数据融合、服务产品多终端发布的综合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气候生态数据大融合。”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世发说。
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还制作了景区花期预报、天气气候景观预报、康养指数预报、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等产品,以及卫星遥感应用决策服务产品等,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
“我们围绕商洛气候资源禀赋,通过气候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以气象小切口撬动气候优势六大产业发展。”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说。
近年来,商洛市不断深挖气候生态优势资源,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康养之都”,6个“中国天然氧吧”县、2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2个天气气候景观等国家级品牌,26个镇获省级“特色气候小镇”称号;以气候生态品牌进行招商推介,赴西安“卖清凉”,共签约60多个气候康养旅游项目,签约面积达29065.98平方米,金额1.6亿元,将气候资源落地变现。
通过挖掘当地气候生态优势资源,商洛聚焦气候品质认证助推农特产品溢价,以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带动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推动气候资源变现,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