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西安市临潼区小金街道欠湾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一颗颗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
“我家100多株老核桃树已全部嫁接成了新品种,不仅挂果周期短,产量还高。”9月6日,欠湾村村民任东锋戴着手套、拿着小刀,娴熟地为刚打下来的核桃褪去青皮。
然而,就在几年前,临潼核桃产业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以前,我们种植的核桃是老品种,品质不好,卖不上价。”任东锋说,当时,村里核桃普遍存在商品性差、抗病害能力弱的问题。
临潼区从品种入手破解产业困境。“2024年,我们与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引进‘礼品2号’核桃品种并完成示范嫁接。经过精心管护,首批果实于近期成熟上市,受到市场欢迎。”临潼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陈智明说。
“‘礼品2号’在咱这儿长势好,结出的核桃个大饱满、味道鲜美。而且它抗逆能力强,能有效规避常见的核桃黑斑病,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陈智明说。
近年来,临潼区持续推动核桃品种改良,陆续引进红仁核桃、鲜食核桃“玉香”“金薄丰”等新品种。
农户看到新品种带来的效益,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种植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
“这几年,村上引进了新品种,街道办事处和区林业局年年都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教我们核桃种植管理技巧。现在我心里越来越有底了。”任东锋道出了当地不少核桃种植户的心声。
截至目前,临潼区核桃种植面积已近3万亩,其中“香玲”“辽核”是主流品种。
解决了“种得好”的问题,“卖得好”又成了新的课题。
“过去,很多农户都等着收购商上门,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发展受限。”欠湾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闫文哲说。
近年来,欠湾村积极联系收购商,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我们按照‘党建+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石榴等特色产业。同时,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推广模式,通过电商直播、消费帮扶等渠道,让‘小核桃’变身‘抢手货’。”小金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向宏说。
“下一步,我区将强化新品种试验,推广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通过项目、培训推动核桃产业发展,为乡村林业提质、农民增收拓路。”临潼区林业局局长袁敏说,临潼还将依托“阶梯型”服务模式,围绕鲜食核桃等经济林木种植加强指导,为产业丰产增收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