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先锋
搜索

    陇县:“雁阵齐飞”点燃乡村人才振兴“主引擎”

    时间:2024-06-26  来源:陕西党建网   点击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近年来,陇县城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乡村振兴工作首位,坚持育“头雁”、培“家雁”、引“归雁”,培育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乡村人才队伍,以“雁阵齐飞”助推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城关特色的振兴之路。
           “头雁”领飞,谋发展助振兴。选优配强“头雁”队伍。优先从在外务工经商返乡能人、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中培养选拔党性强、品行好、能力优、业务精、作风正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积极发挥“头雁”队伍优势,按照“党支部定方向、两委班子抓落实、党员群众齐参与”的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在“头雁”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堎底下村发展壮大“大蒜”产业,规模种植大蒜1200亩,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先后创建为市级“四美红旗村”。新兴村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第三产业为抓手,村集体收益突破260万元。北关村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油桃产业,“陇北坡”牌油桃远销全国,成功入选宝鸡市第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家雁”奋飞,强带动增就业。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新农人”引领计划。通过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群众投入农业产业开发。立足本土组织动员各类致富能手加入“家雁”行列,带动周围群众一起搞创收、共同致富;对有产业发展意愿、但资金紧缺的农户,通过贴息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给予解决1万至5万元左右的产业启动资金,引导群众发展种养殖产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及时对辖区内的产业发展大户和农业产业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引导“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带徒培训,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产业发展的热情,坚定走产业致富之路的信心。东关村高级职业农民赵仁义,注册成立陇县欣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08名社员和周边200户群众发展蔬菜600亩,年技术培训300余人次、用工2.6万人次,累计分红60多万元。东关村村民石明,充分发挥家装技能,注册成立宝鸡方盛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长期带领12人的专业团队进行水暖消防安装等业务,公司每年创收100多万元,带动20多名村民月增收5000余元。
           “归雁”助飞,兴产业促增收。镇党委、政府坚持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积极探索“候鸟式”聘任、“周末式”专家等引才模式,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依托关中奶山羊产业研究院、西农大核桃试验站等校地、政企合作平台,引进专家教授13名,到田间地头、牛场羊舍等现场“把脉问诊”40余场次,解决“疑难杂症”103件。积极利用春节、中秋走访慰问契机,向在外打拼能人宣讲家乡发展情况、惠农政策、发展目标,送上关怀和温暖,动员他们返乡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乡亲的富裕出实招、献才智、建新功。城市拆迁、奶山羊养殖、蔬果园区、光伏建设等多个项目吸引集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88名。33岁的堎底下村村民杜银标,在苏州电子厂务工多年、收入不菲,但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动员下,毅然返回家乡,用自己独特的市场眼光,在本村大胆发展肉鸡养殖产业,存栏5000余只,带动当地48名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高堎村退役军人张治平,注册成立陕西关中牧歌食品有限公司,带动本村就业人数50余人,有了稳定收入的乡亲们个个喜不自禁。(贺丹)

     

     

    关闭

    联系方式

    • 地址:主办单位:中共陇县县委组织部 地址:陇县东大街17号  
    • 邮编:721200
    • 电话:0917-4601927
    • 陕ICP备11007109号-2

    关注我们

    陕公网安备 61032702000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