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盈枝。走进陕西宝鸡陇县东风镇杜阳村奶山羊养殖园区,温顺悠闲的奶山羊正低头咀嚼着饲草,现代化移动挤奶器嗡嗡运转,新鲜的羊奶正源源不断地被收集。村党支部书记杨耀武正与饲养员交流着奶山羊养殖技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杨耀武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现在我们杜阳村走的是‘山上种粮、山下养羊、肥料变现、菌子卖钱’的路子,这套循环农业模式让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100万元!”谈及村里的产业,杨耀武脸上满是自豪,语气中透着对乡村发展的十足信心。
集体经济为何突飞猛进?杨耀武说这是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跟着干的结果。
杨耀武介绍,现在的杜阳村由原杜阳村、张家山村合并而来。而产业发展的底子,来源于10年前原张家山村党支部的一次关键决策。
“那时候村上底子薄得很,集体账户里的钱除了应付日常办公开销,想拿出来给群众办点实事、解点难题,根本就没有钱。”回忆起当时的困境,杨耀武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咱是农村人,根子在土地,要致富就得在土地上做文章!”一次外出观摩学习后,原张家山村的党员干部深受启发,最终谋定了这条契合村情的致富路。为盘活闲置的集体土地资源,该村利用90亩村集体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主动对接邻村奶牛场,签订了购销协议。得益于奶牛场稳定的饲料需求,仅青贮玉米这一项产业,一年就为村集体带来了10万元收益。这笔“第一桶金”,不仅让村集体账户有了“活钱”,更给村民们吃下了发展产业的“定心丸”。
村上乘势而上,又流转120亩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刚开始流转土地时,群众不理解,害怕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会因此失去土地。这时咱村上的4名党员率先流转土地,让群众吃了定心丸。”杨耀武说道。
肥料厂建起来不仅带动了3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每月能拿到稳定工资,土地流转的村民还能定期收到流转费,多了一笔固定收入,村集体也通过土地租赁获得了额外收益,形成了“企业盈利、村民增收、集体壮大”的良性循环。
2018年,原张家山村、杜阳村合并为杜阳村。有了原张家山村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村里及时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工作思路,一边流转390亩土地扩大青贮玉米种植规模,一边引进客商流转800亩土地率先发展果蔬产业。200多位村民在农闲时进园区,既可以每年得到流转费,也能挣到务工费,年底还能凭合作社股份领取分红。
低保户牛小勇因身体残疾,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杨耀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对接园区岗位,安排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牛小勇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吃穿不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随着村集体收益年年攀升,杜阳村的产业布局愈发完善。2023年,村里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羊肚菌。同时,建成了奶山羊养殖场,存栏奶山羊1200多只。“村里的青贮玉米直供奶山羊场,羊粪又能作为羊肚菌种植的肥料,还能供给有机肥料厂做原料,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浪费!”杨耀武谈起村里的“循环农业”模式非常兴奋。
产业旺了,村民富了,“让乡村颜值跟上发展速度”成了杜阳村的新目标。近年来,杜阳村先后投入了48万元,对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改造,种植月季、紫薇等花卉3000多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投资14万元,对6公里路面进行整修,让村民的出行路更平坦、更舒心。
为了做好长效保洁,该村还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工作思路,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由村里的党员干部作表率,常态化清扫村庄垃圾,清理污水沟渠。同时,修订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评比表彰等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让村民明白要保持环境整洁,不要乱堆乱放、乱排乱倒……村民在环境整治方面“怎么做、做什么”都一目了然。就这样,党员群众齐上手、攻难点,杜阳村旧貌换新颜。(贾玉龙 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