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市委组织部在温州举办的全市社会组织党务骨干人员培训班。可以说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的过程,更是理念更新、触及灵魂的过程,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下面,就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是党建活动实。从所参观的社会组织看,都不是单纯的通过活动支撑,结合工作实际、行业实际设置工作载体,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比如爱心屋网络公益宣传中心提出的“1+1”两新动力、党建+社会工作室等党建品牌,很有借鉴意义。
二是工作融合好。他们抓党建都不是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而是突出党建引领,注重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比如德恒律师事务所,通过党建领航,引领事务所服务、公益事业、文化建设、担当作为等各个方面,真正让党建工作成为生产力、引领健康发展。
三是作用发挥好。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党建活动,有效发挥两个作用,爱心屋致力于媒体融合和社会创新,形成了以“跨界协同、专业至善”的工作宗旨,有效推动了该地区慈善公益事业,鹿城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着力深化“志愿服务枢纽、形象展示窗口、教育培训基地、党建带群建、服务居民平台”等五大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红色地标。
通过这次学习,也清醒的看到了我们工作的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融合不够紧密,“两张皮”问题没有得到彻底遏制;二是抓党建工作思路不宽,只是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没有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核心作用;三是特色工作不够鲜明,缺乏叫得响的党建品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温州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就下一步提升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受到几点启示:
一是破解“融合难”的问题。实现党建工作和社会组织发展深度融合,必须让社会组织党建遵循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社会组织发展也必须遵循党的建设基本原则。坚持理念融合。理念决定成败,在目标制定,发展决策等环节,要将党建工作理念与社会组织发展经营理念深度融合。比如,我县双语学校提出的“党建贴近教学、党建贴近教师、党建贴近学生”、餐饮业协会提出的党建领航,打造“名吃、名厨、名店”等,在发展定位上突出了党建引领。坚持管理融合。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提供人才招聘、政策咨询、协调关系、党员教育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并健全社会组织党组织关怀激励和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激发党员、凝聚员工致力社会组织发展。坚持需求融合。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主动担当推进基层治理的使命,把党建工作融入公共需求之中,实现社会组织核心价值,主动为社会组织架起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帮助调节职能定位,使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众多方受益,赢得社会认可。
二是破解“不愿做”的问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唯有创新工作方式,才能吸引社会组织主动抓党建促发展。创新经费保障。对已出台的党建经费保障政策要细化分类制定落实办法,从社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中列出党建经费。对收取会费的社会团体,可通过章程予以明确,从会费中列支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党建工作;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等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本单位管理费用。创新扶持方式。在各级经费补助、党费补助的基础上,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份额或比例。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操作指南并向社会公开,为社会组织等各类承接主体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供指导。创新考评体系。建立单独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标准,重点从落实主体责任、党组织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础保障、自身建设、服务功能、社会评价等方面设置考核指标,重点突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这一考核导向。
三是破解“做不好”的问题,要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好在推进基层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注重按需服务。社会组织根据办会宗旨,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行业企业、会员单位、城乡基层社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服务。突出精准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类突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反映诉求、扩大就业、结对帮扶促进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突出优质服务、满足社会对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需求,尤其注重贫困群众的需求;公益性社会组织突出扶危济困、慈善救助、捐资助学。强化专业服务。要加大对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力度,按照“社会工作者+公益机构”的服务模式,引进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党委、社区的领导下,为区域内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等开展服务,提升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