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机器能否高效运转,就看模具装配精密度咋样。制造工人需要细致、严密地把好每一道关,公差越低,机器才能更加顺畅地运转。“在装配电机模具时,我始终要求自己必须精益求精,把每一件产品都降到零公差。”董勇说。
董勇是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模具分厂的模具钳工组长、高级技师。 1992年,他通过招工进厂,成为一名模具装配工人。刚入厂时,看着师傅将一个个零件装配成精密的模具,带动机器运转,他肃然起敬。慢慢地通过练习,他很快就可以由简单的零件修配到能独立完成整套模具的装配。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厂里推荐他参加“陕西电子系统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选拔赛”,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二名,还被省电子工业局授予“青年钳工技术能手”称号,让他对装配工作的信心倍增,越干越有劲头。慢慢装的模具多了,董勇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他就及时向老师傅请教,举一反三。在一次次破解难题后,他对这件枯燥的事情更感兴趣,像是走在一条探索宝藏的路上。之后,尽管每一项工作他都可以顺利完成,但对原理和系统流程都不大懂,只是按程序干活。于是,他又参加了三年的专业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工业企业管理知识。通过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更流畅地完成装配;同时,他还经常拿着同行制造的模具进行学习对比,不断改进。 1996年,他又获得了“陕西省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同年,他就开始带徒弟,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积极帮助其他同事提高技能。董勇说,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有战斗力,才能推进企业的发展。在工作中,他也常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班组中形成了比学追赶超的浓厚氛围。
2007年,董勇与同事、徒弟组成了三人研发小组,利用三个月时间,提前完成了电机定转子双排自叠铆模具的设计开发,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良了技术工艺,不光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材料也节约了 20%。在董勇的不断努力下,他装配调试的精密模具和技术革新多次获奖。 2015年,他被授予“陕西省首席技师”称号。
工作26年来,董勇一直坚持刻苦钻研、苦练技术本领,传帮带培养钳工后备力量,他也从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他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对自己的要求就越严格,他要用实际行动起好带头作用,为企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