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 党建网 中共中央宣传部 陕西党建网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网站地图
您好!欢迎光临宝鸡党建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部工作 >> 党政干部 >> 正文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
从《梁家河》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间:2018-06-28 09:06:00  来源:未知   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
      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声情并茂地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当知青的七年青葱岁月和成长历程,以及他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总书记说:“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梁家河》一书中蕴含的大学问,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
      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再崇高的事业也可能会失去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正如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到陕北黄土高原插队当农民,缺衣少食、生活贫困,被扣着“黑五类”的帽子,一呆就是7年,在那样艰苦的岁月中,他不但没有丢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而且愈发坚定,在插队期间,他连写8份入团申请书,终于光荣入团,连写10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光荣入党,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定和执着。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我们要经得住诱惑、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就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保持政治定力,把牢“总开关”和“总阀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着力培养为人民做实事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做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梁家河七年,他带领乡亲们打井、打坝、修公路、办铁业社、开代销店,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等等,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所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他用这一桩桩为村民谋幸福、为百姓谋发展的实事,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不断强化“看齐意识”,学习总书记扎根人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传承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公仆职责,努力抓好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要不断练就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到陕北插队时,习近平总书记带的最多的行李是书。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年轻的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在看,下地劳动的间隙在看,晚上躺在炕上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还在看,常常会为了借一本书而徒步走几十里山路”,而这样的读书学习场景,往往是在繁重劳动之后,身体上的极度劳累销不去心理上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正是这如饥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力。后来他多次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由衷的话语,正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前辈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开阔视野,练就过硬本领,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要积极发扬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在陕北插队7年,苦,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基本底色。然而,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不但没有被艰难困苦吓倒,反而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磨炼了坚强意志,为乡亲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学习他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的精神力量,积极面对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不回避,不绕道,不退缩,以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认真抓好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等各项工作,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上一条: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下一条:把讲政治作为选人用人首要标准